大國工匠第一季極目銳評|“死亡證明”竟能訂制,假文書是如何用出去的?_蜘蛛資訊網
原標題:極目銳評|“死亡證明”竟能訂制,假文書是如何用出去的? 來源:極目新聞 280元一張“居民死亡醫學證明”,120元一張“火化證明”,450元一張“病危、病重通知書”,檢查報告單、診斷證明書、住院證明書更是按張收費,一兩百元搞定……(據1月6日新華社) 近日,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,在部分平臺,只要花上幾百元,就能輕松買到“私人訂制”的偽造重要文書,甚至有賣 家表示“全國哪里都能開、各地公章都能蓋”。 一家店鋪客服稱,能根據需求定制“死亡證明”,只需提供姓名、民族、死亡原因等信息,發來的兩個模板上落款分別為某醫療機構和某地派出所,“不蓋章的280元一份,按需求定制印章需要加100元?!?/p> “證明”會不會被識破?面對記者的疑惑,有商家表示,只要不用于司法鑒定即可,“做這行三、四年了,從來沒有發生過被查出來的事情”。 顯然,假文書有市場,就是有不正當的需求。而且,買來的假文書能用出去,出不了問題,這才是假文書大行其道的真問題。 實際上,假文書并非如商家所說的那樣“安全可靠”,商家自己也提醒買家,用于銀行或公安系統證明時,“這個有風險?!倍傥?img src="/tupian_3/2021122700333995.jpg" alt="大學生辱罵外賣員致其辭職"/>書的使用主要是在騙保、騙取繼承權、騙取同情和網上籌款、私人糾紛等事件中可以得逞。這反過來表明,只有在審核不嚴的環節,假文書才能瞞天過海,而涉及銀行、公安、司法鑒定這類會較真的環節,商家就自知心虛,提醒買家有風險。 可見,假文書怕見真章,怕的是認真查驗。堵住假文書的暗流,無非是從制作環節與使用環節進行嚴查,管好兩端,尤其是使用環節不能以假充真,一經發現,要被追究法律責任,也就沒人敢鋌而走險。需求端被抑制,假文書用不出去,沒了買家,也就沒人玩假文書生意了。 假文書制作與買賣都是違法鏈條中的一環。根據《刑法》有關規定:偽造、變造、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、證件、印章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;情節嚴重的,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;偽造公司、企業、事業單位、人民團體的印章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。對這類違法買賣,網絡平臺首先要負起監管責任,利用技術手段加強甄別,不能給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機。在文書應用的審核環節,不過打馬虎眼,須嚴格把關。 要查實文書也不難,詢問一下文書的出具機構就能知道真假。記者在采訪中,聯系商家提供的模板上的一家醫院,院方表示對此并不知情,院外提供的各類證明均是假的??梢?,只要多問一句話,就能堵住假文書的“闖關”漏洞。 只有從源頭上嚴加防范,對從事違法行為的商家與平臺堅決打擊和取締,提高買賣“死亡證明”等偽造文書的違法成本,假文書自然就沒有了市場。 責任編輯:梁斌 SF055 當前文章:http://www.artdinox.com/8bcy/4fgqwl.html 發布時間:00:03:54
|